刘敏传:给能源以创新、给创新以力量 ——双碳背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
我的家乡桓仁是辽宁的一个边陲小城,往东面翻过一座山就是朝鲜,中学时期的我,眼界并不开阔,对未来的规划也并不清晰,脑中所想的都是眼下很简单的事情。直到要选择大学的时候,我隐约觉得这似乎是个非常重大的决定,受在电力系统工作的舅舅的影响,并简单出于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的目的,我在1997年考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区,修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有趣的是估计所有在母校北京校区的校友都知道“德胜门外朱辛庄”这个“梗”。初到刚将校部迁回北京的母校,我带着对电力系统的浅薄理解,经历了四年的求学生涯,有幸结识了众多德才兼备的师长和同窗好友。直到在电力行业工作多年以后,回过头来我非常感激拥有这样一段求学经历,给我后续的职业以及创业生涯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电力是构建在国民经济最底层的能源基础设施,它的本质应该是一种商品,可以通过市场的手段提高它的利用效率;电力又是一种非常柔性的能源,它可以将其他能源链接在一起,任何设备也都需要电源进行链接;同时,它既可以转播能量、也可以传播信息,通过电力载波(PLC)技术,更可以实现利用电力线进行通信的功能。因此,电力能把其他能源进行柔性化、数字化甚至是智能化的改造,这是电力相较他种类能源的优势所在。 在毕业后2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任职于多家公司,也参与创立过多家企业,目前是中电华瑞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伙人及总经理。在多年的经历中,我发现在任何一个有抱负和愿景的企业或组织中有三种人是绝对不可替代的,第一种是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导者”,他有思辨能力、胸怀宽广、目光长远、有大局观,是团队的大脑及领军者;第二种是具有技术深度的“创新者”,具有将市场需求落地的研发能力或整合能力,他们在求学的阶段往往有一技之长,例如数学、编程语言、控制技术等,可以为团队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第三种人是具有信息和人脉广度的“连接者”,他们擅长与外界进行交互并且搜集到高价值的信息为团队的下一步走向提供判据,并在关键的时刻为团队提供B选项。经过多年职业生涯的历练,我自己大概更多的是一个具有一定广度的“连接者”,这得益于我的职业生涯中有长时间国际营销及管理工作的经验。我曾赴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在这一过程中我得以站在相对广阔的视角去对我国甚至全球的电力系统发展进行观察和思考,而最终选择了“新型电力系统”这一领域深耕细作,并坚信它即将创造出能源电力行业中的一条巨大的、具有无限想象力的创业赛道。 长久以来,世界上的主要电网运营商都会面临一个重要课题:电力公司是盈利性的企业还是公益性的机构?是采用计划性模式运行还是市场化模式运行?在这一点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道路:我国长久以来一直实施的是较为典型的计划模式,因为我们要实现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例如将西部的化石能源转化为电力输送到能源消耗巨大的中东部和南部,即西电东送计划。这个宏大的能源计划需要协调各个利益相关方达成妥协,也就有了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的改革,现在我国的电网可以说已经非常坚强,而其投资回报率这一经济属性就难免较低。相反的例子,如美国德克萨斯州,采用的则是纯市场化模式运行,其电价在全年都会有着非常巨大的波动,甚至可能有时出现负电价来应对新能源带来的波动,另一极端则会有巨额电价来调节供需,也带来了很多政治、社会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实际采用的是盈利企业和公益事业的混合运行模式,他们采用市场化的模式运行,但是却辅以国家的相关政策,采用政策性补贴的方式以达成平衡和妥协。 而到了现在,在全球气候恶化、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大部分国家,都不得不把碳经济放在政治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可以说未来的全球经济都将是“碳本位”的。电力作为一种可以链接其他能源的柔性能源,将在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要实现双碳目标,更离不开电力系统坚定不移的创新——新型电力系统应运而生,这个“新”就是创新,不止包含技术的创新,还要有制度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2022年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就在于电力改革的市场化及转型。市场化,要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转型,要提升电力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整县光伏、电力市场、虚拟电厂、需求侧相应、能源聚合商、有序用电、新型负荷管理、能源路由等一个个名词一时间不绝于耳。 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高新能源的占比和高电力电子化,这些使得电力系统将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其发展趋势就是整个的能源系统会逐步向用户侧、边缘侧下沉。未来的每一个园区、每一个建筑甚至每一个家庭,都会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一部分。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对电网底层基础设施进行重构和改造,包括通信网络和传感网络以及基于具体场景的系统及应用。新型电力系统面向的是千万级的配电台区,数千倍于高压变电站的数量。对配电台区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会带来巨大的市场和技术发展前景。 在读工商管理硕士期间,我得以在多年电力行业的实践之后,再次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审视电力系统,进行更深的思考。政治角度,2020年12月,习主席提出“双碳”目标,把能源行业推到了创新和创业的前台。更加靠近用户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的低压配电网,具有着海量的市场机会。经济方面,大规模投资一定要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比如,到2030年电动车的生产量将超过燃油车,届时可能会有6700万到1亿辆左右的电动车上路。静态地看,社区的变压器容量不足以承载如此多的电动车,又不能不考虑投资回报率,一味通过更换更大更多的变压器来解决,因此必须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在局域电网、区域电网、广域电网进行能量潮流的调节,从而实现更合理的投资回报。同样这也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通过实现双碳目标、改善气候、节约能源,达到人类和地球母亲的和谐共处。技术上,新型电力系统要站在时代的技术红利上发展,云、边缘计算、芯片、AI、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都使得新型电力系统这一创业赛道充满了活力和想象空间。 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遇到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从传统的工业时代跨入了新工业时代,从传统的能源时代跨入了新能源时代,从电力自动化时代跨入了新型电力系统时代。面对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新一代的华电人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去,希望有更多的校友、学友们和我们共同执手向前。 作者介绍 刘敏传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97级校友,2001年毕业后服务于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曾任国际业务部经理。2016年攻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连续创业者,曾作为合伙人和联合创始人任多家创业公司高级管理岗位,现任中电华瑞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合伙人)。